展开全文
寻觅年味儿,就像回忆一段陈旧而曼妙的老时光,无论隔了多久的岁月,它在你的记忆里都会愈来愈新鲜。都说现在年味儿淡了,可我分明看到了每个蠕动的光阴里都有一份对年味儿的期冀。
老人们说,现在年味儿淡了,那是他在怀念;青年们说现在年味儿淡了,那是他想家了。
没经历过乡村里的童年里的过去里的那种年味儿,那个“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一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的年;
没经历过那个“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的年,你的年还有什么值得回味?
少数民族的年味儿似乎更胜一筹!
在诸多少数民族中,有一个民族,它低调内敛,不显山不露水,如果不是亲临,你对它的印象,似乎就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它没有西部游牧民族的张扬,没有南方山地民族的浪漫,没有北方狩猎民族的神秘------
但它的医术和苗医一样声名赫赫,它有自己的服饰,自己的语言,有一整套迁徙的历史轨迹。它的子民勤劳善良,能歌善舞,他们习惯于过节,有许多自己的年节。一月的火烧龙狮,二月的赶鸟节,三月的采茶节,四月的敬牛节——各种热闹的背后,都有着他们神圣的情感。蕴藏着这个民族喜欢热闹,热爱人生的天性。它就是瑶族!
湖南江华,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瑶族自治县。号称瑶都。新年到来之际,我们走进了江华县大路铺镇的神岗村,寻找他们的年味儿!
走进神岗,你便被一条斑驳的石板小路吸引,这条沧桑凄怆的路,写满了历史的陈迹。它就是潇贺古道。这是一条始建于秦朝,自秦国都咸阳到广州的水陆相连的秦代官道。有2000余年历史。
而六百年前的神岗,店铺林立,热闹非凡。村里的大善人李员外出资修筑了一道宽两米深六米的护村河,六道寨门坚固气派,再凶悍的土匪和军阀也对之无可奈何,南来北往的客商都把这里当成避难所。成就了这个小村一时的繁华和兴盛。
六百年的时光在历史的长河里,既长又短。长得把这些老墙老屋坍塌成收拾不起的一地碎片,短得那悠长苍凉的故事仿佛还在耳边历历可数。
飞檐倚角的老屋上,精雕细琢的砖石木头,还依稀残存着过去的奢华。李员外家的院墙虽被一场七天七夜的大火烧得面目全非,却依然掩盖不了那道月亮门的精巧别致。
年轻的族长李忠保带着我们从村东到村西,又从村南到村北。数说着过去,惋惜着这些残垣断壁。
但老村的坍塌掩盖不了新村的热闹。
村里的李昌玉家正在酿酒。他说,过年呢,谁不酿上几斤纯正的粮食酒招待客人?
村里的李师傅在做豆腐。自己种的黄豆,过去是手工磨,现在用上了机器。过去村里人都会磨,现在就他还传承着旧手艺,成了谋生的一个门路。
再走,就看到一群女人围着用荷叶包着大块的肉。她们说这叫粉蒸肉。
家里有喜事做酒的,过年走亲戚的,回礼的,都要提这么几串粉蒸肉。
原来这一家夏天添了个孙子,要做酒。邀请我们一起入席。
村西一家买了新车,也在做酒。我开玩笑说你们村里还挺热闹。
李忠保说,一到腊月,村里喜事就不断。打工的经商的迁居的,都千里迢迢赶了回来。
今年买车的,盖房的,结婚的,过生日的,都要在腊月做酒。整个腊月里,村子里每天都有喜事。
他说这一个月早排满了,一天不落。
这整个腊月,就是村里的年!
我问他,村里过年有什么文娱项目?一下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他说他们村里的舞龙从江华一直到广西都有名气。村里祖辈传过来的,一直不敢荒废。男孩子从五六岁就开始学习舞龙和武术,都是村里长辈们自觉自愿教的。
村民都很支持。说:既传承了祖辈的优良传统,又能强身健体,还杜绝了喝酒赌博,惹事生非。
晚上,给你们表演祭龙吧!他说。
这是一场庞大的盛宴!全村老幼梳妆打扮,换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由村里两位师傅引领着举行了一场庄严的祭龙表演。
老年人说,这样的祭祀每年都有几次。是为了保佑村里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钱财顺利。
村里的孩子们也借机展示了各自的武术技艺。
都有武艺在身,是不是打架多了?我问。
李忠保笑了:每天聚在一起练功,我们像一家人一样,很团结。村里很少有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他们的舞龙队,在全县拿过好几个大奖呢!
村里的女人在织布、绣花上,也很有名气。
他们民族的绣花被,去年在香港拍卖过四万一套的高价。
丰厚的历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放射着璀璨的光芒,除了民俗,神岗还有钟灵毓秀的奇山秀水。村主任指着后山说:那里有两千多亩野生的紫荆花,一到春天香袭十几里,渲染得整个村子像个大花园。
一天的采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在我们的眼里丰满起来、立体起来。特别是勤劳朴实的村民,醇厚的民风,让我们对这个村子发自内心的钦佩、赞叹!
美丽中国行网出品
文乔小乔 图赵树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