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疾病的起源,至今仍不完全明了。有些理论提出,当胃肠粘膜受到损害时,肠道内的气体可以通过受损部位进入肠壁。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中,气体有可能通过破裂的肺泡进入纵隔,并沿着主动脉和肠系膜血管周围游走,最终抵达肠系膜、胃肠韧带以及肠壁浆膜。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肠道气囊肿可能是由肠壁淋巴管内的细菌感染所引发的。
还有观点认为营养不良、食物中某些物质的缺乏或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紊乱,可能会导致肠道酸性产物的增加。这些酸性产物与肠壁淋巴管内的酸盐结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再与血液中的氮进行交换,形成气囊肿。
关于肠道气囊肿的分布和表现,若其与消化性溃疡和幽门梗阻有关,气囊肿主要出现在空气和回肠部位。若与肺部疾病有关,除了肠系膜肝胃韧带外,气囊肿主要集中在回盲区,如结肠镜检查后的患者,其气囊肿多集中在结肠部位。通过结肠镜检查,我们可以看到浆膜下出现类似肥皂泡或淋巴瘤的结构,这些结构可能单独分散存在,也可能呈簇状分布,大小从毫米到厘米不等。而粘膜下的外观则不容易被观察到。
受影响的肠道在触诊时会有海绵般的感触,肠壁截面则呈现出蜂窝状的结构。这些囊肿的壁很薄,内部衬有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似乎符合扩张淋巴管的特征。囊肿内含有气体,且这些气体并不相互交流。除去氧气含量较低可能与吸收有关外,其余气体成分与空气相似。
对于这一复杂疾病,我们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以明确其病因、病理及治疗方案。希望科学家们能够早日揭示其背后的奥秘,为病患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