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郑州摊派精神病指标进社区错在何处?

  • 生活知识
  • 2025-04-13 05:07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电视剧《北京青年》中王丽坤演绎的精神病患者角色深入人心,她的表演成功捕捉了精神病患者的复杂内心,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同。以此为引,我们不得不关注到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一条引人瞩目的新闻——在人口众多的郑州,社区正在开展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筛查工作,要求人数不得低于辖区人口总数的2‰,这一政策的背后,蕴含着深深的善意与关怀。

今年夏季,精神病患者伤人事件频发,如多起精神病人案件,引发了社会对于精神病患者管理问题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我们必须清楚,我国精神病发病人数庞大,且由于多种原因,许多患者并未得到及时治疗。这些患者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不仅威胁着公共安全,他们自身的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下,卫计委决定借鉴国外经验,推行社区管理政策。而这一政策的实施,首先要从社区筛查精神病患者开始。自2004年开始酝酿的“686”项目,即“中央补助地方卫生经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的目标是对慢性、恢复期的重性精神病人进行社区管理,提供定期随访、指导服药、护理指导等服务。

郑州的这项筛查工作,其实是对这一大政方针的落实。通过筛查,可以确定目标人群,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治疗和管理,防止病情恶化,减少对社会和自身的危害。这也是对精神病患者权益的保障,让他们能够像其他人一样,享有正常的生活权利。

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实施起来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比如,如何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如何确保筛查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如何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管理?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和解答。

郑州各社区开展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筛查工作,是对社会公共安全负责的行为,也是对精神病患者权益的保障。让我们期待这一政策能够顺利实施,为更多的精神病患者带来福音。

下一篇:没有了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