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正在打造一座国际化医疗服务的新高地——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为了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和城市副中心功能建设,北京市积极支持外资医疗机构入驻,并试点开展外国资本独资设立医疗机构。
近日,北京人民官方网站公布了推进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将园区打造为社会办医试点园区和示范区的方向。政策通过倾斜,吸引国内外社会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资源,在园区内进行一系列先行先试。
这份《意见》极具前瞻性地考虑了园区医疗机构发展的多个方面。在规划阶段,北京将考虑园区功能定位和医疗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为园区医疗机构项目预留发展空间。为了吸引更多外资,北京将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放宽中外合资医疗机构的股权比例限制,降低投资门槛,延长投资年限。
《意见》也着眼于解决土地和资金问题。采取“医、教、研”用地和多功能组团开发的方式,合理分担土地一级开发成本,实现资金平衡。对于符合市固定资产投资等相关政策的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得到市级资金的支持。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医师加入,《意见》支持园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公立医疗机构可以与园区内社会办医机构合作,签订医师多点执业合作协议。争取外国医师按照规定在园区内执业。
为了让国内外患者就医更加便捷,《意见》鼓励园区医疗机构与保险机构合作,推动信息系统与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对接,简化理赔手续,实现快速结算。
北京市还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试点工作协调会,研究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适时调整完善政策,为园区发展提供动力。未来,这座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将成为全球医疗技术的展示窗口和医疗服务的优质平台,为国内外患者提供更多元、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选择。(来源中国新闻网)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官方信息或关注相关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