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源自东北的女真人,那时东北尚是未经开发的荒芜之地。随着满清入主中原,东北更成为人烟稀少之地。满清统一全国后,却严禁汉人前往东北开发。这背后的原因究竟何在?《鹿鼎记》中,朝廷的解释是为了保护满清的龙脉,然而真实情况却令人意想不到。
实际上,当时的东北远不止今日的三省之地,它涵盖了现今俄罗斯远东、库页岛以及西伯利亚等广大区域,领土辽阔至几百万平方公里。女真人的崛起正是依靠这片广袤的土地。
在满清贵族于1644年进入山海关、在北京称帝、入主中原之际,他们对统治全中国其实并无十足把握。南方仍有南明政权,各地也在积极抵抗。满清贵族曾私下表示,若统治中国失败,便回到东北,继续称王称帝。他们深刻吸取了元朝的经验教训。当年元顺帝之所以能全身而退,回到蒙古草原继续做元朝皇帝,主要是因为元朝严禁汉人到北方开发。满清此举实为给自己留条后路,遇到汉人强烈抵抗时,可退回东北老家,继续称霸一方。
为此,建立了柳条边以阻挡汉人进入东北。柳条边相当于现代的隔离墙,如当年的柏林墙,由土墙和柳树组成,再加上满清的边防军队,形成了汉人进入东北的坚固屏障。如此,东北仍是满族的天下。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康熙时期,沙皇俄国的势力已渗透至西伯利亚和东北地区。面对内部的三藩叛乱以及外部的沙皇威胁,康熙在与沙皇军队的战斗虽取得胜利后,在尼布楚条约中将部分领土割让给沙皇俄国。沙皇军队仍不断试图蚕食大清领土。康熙严禁汉人进入东北,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们与沙皇军队勾结对抗大清。这样一来,大清不仅无法稳固在中原的统治,甚至可能连东北也回不去了。在康熙时期,禁止汉人踏入东北的旨意更为严格。
在这片土地的深处,隐藏着满清的策略与智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复杂纠葛。这一禁令背后,是满清对自身生存与统治的深深忧虑与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