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医学观察研究中,有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在遵循标准的接种程序,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后的15年里,有半数以上的人群——即51%,他们体内依然保有对抗乙肝病毒的抗体。这一事实充分证明,接种乙肝疫苗的保护效力在至少一部分人群中能够持续长达15年之久。
这并不意味着在接下来的15年里,所有接种者都可以高枕无忧,无需考虑再次接种疫苗。每个人的身体反应和免疫状况都是独特的,有些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较为稳定,持续时间较长;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抗体水平可能会较低,持续时间也较短。是否需要复种乙肝疫苗,以及多久需要复种,必须结合个人情况来具体分析。
对于那些体内乙肝抗体逐渐消失或降低到不足够保护的水平时,应该考虑复种乙肝疫苗。在复种之前,重要的是要进行一项检测——查看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提供的保护力就越强,持续时间也相对越长,有些可以持续3到5年以上。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那么你应该在半年内尽快进行疫苗接种。而当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时,可以在6年内考虑复种。我国的多数学者建议,在免疫后3年内加强一次接种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家中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且其他家庭成员已经接近疫苗接种满10年,那么家庭成员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可能会上升,此时更应该考虑进行乙肝疫苗的复种。
务必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接种乙肝疫苗,并避免接种过期的疫苗。有些曾经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在后续检查中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就误以为疫苗无效。这是一个误区。我们要明确的是,乙肝疫苗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其保护率达到了90%到95%。由于个体差异,也有少数人在接种后并未产生抗体,这与疫苗的反应、接种的程序和剂量、接种时是否已感染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