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转变中,60岁的蔡先生感叹颇多。自从被诊断为糖尿病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定时服药和血糖监测,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家人严格控制他的饮食。过去喜食的大鱼大肉变得清淡,香肠等最爱被禁止,朋友的聚会也不能参加,让他不禁叹息生活的趣味大减。
糖尿病并不意味着必须舍弃所有美食。鹿港医院营养组及健康促进中心的陈纹慧组长表示,针对每位患者的身高、体重、活动量、药物种类及服药频率,营养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通过改变烹调方式,患者仍然可以享受美食的乐趣。
在饮食调整上,台大医院营养师彭惠钰提出以下建议:
1. 烹调方法:以水煮、清蒸为主,可以适量加入油脂,如凉拌、清炖、烤、烧、卤等。
2. 减少盐和加工食品:避免高盐和高胆固醇食物,如罐头、腌制品、内脏类等,多吃新鲜食物。
3. 控制糖分摄入:减少糖醋、茄汁、蜜汁等含糖烹调法。如必须用糖烹调,可使用代糖或柠檬、醋等调味。
彭惠钰强调,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计划应根据体重和年龄制定,并强调均衡摄取六大类食物以获得均衡营养。她特别提到,患者应多摄取富含纤维质的食物。关于各类食物的摄取量,她也给出了具体建议:
1. 油脂类:女性每天4-5份,男性5-6份。
2. 全榖根茎类:女性每餐2-3份糖,男性3-4份糖。
3. 蛋白质:女性每天4-5份,男性5-6份。
4. 水果类:每天2份。
5. 青菜类:每天至少1.5碗。
对于外出应酬,彭惠钰提供了一些饮食原则。患者应该熟悉自己可吃食物的份量,选择低油清淡的食物,少参加吃到饱的餐厅并自我节制。还要注意药物与吃饭时间的配合。
对于不同类型的餐饮场合,如中餐、西餐和火锅,彭惠钰也给出了具体的饮食选择建议。通过掌握一定的技巧,糖尿病患者不必完全告别美食。关键在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并适当调整烹调方式和食物选择。
陈纹慧提醒,上述饮食原则主要适用于第二型糖尿病。对于第一型糖尿病和孕妇等特殊人群,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饮食计划。
由网友『山姆弟弟』,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图/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