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已经成为中国工业领域从业人员健康的重要威胁。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众多代表委员致力于职业病防治工作,为劳动者打造坚实的职业健康防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长期以来一直聚焦于尘肺病的防治。今年,他第三次提出议案,呼吁我国加快推进煤矿粉尘源头治理与职业健康保障工作。面对一些煤矿存在的粉尘超限问题,袁亮代表建议将这一问题纳入《“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并加强相关领域科技难题的攻关与装备研发。他也倡导制定实施煤矿职业病防治的制度规范,开展源头防治技术创新和工程示范建设。通过财税、金融等宏观调控手段及行政监察等方式,引导煤矿企业兼顾日常经营与职业健康工作,并加大粉尘等职业危害治理、职业健康危害研判与筛查等科研投入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则注意到职业健康防护相对薄弱的领域——城市地下空间。他提出,当前支撑地下空间施工机械化的相关工艺、技术及装备研发滞后,安全防护设施配置的定额系统亦不够完善。王美华委员建议加大研发力度,并优化环保施工工艺、技术及相关装备研发的政策支持。他也呼吁完善地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防护。
着眼于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严慧英提出将职业健康纳入企业信用体系。她指出,虽然已有“黑名单”系统对发生重大职业健康事故的企业进行惩戒,但一些长期危害职业健康但短期影响不显著的行为尚未被明确纳入企业信用考核体系。为此,严慧英委员建议将企业职业健康落实情况纳入企业信用体系统一管理,并在多个领域应用职业健康信用评价结果。参考安全生产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和地区实践经验,建立企业职业健康承诺制度、不良信用记录制度、诚信“黑名单”制度及标准化评价制度,并进行动态管理与公示。
这些代表和委员的呼声与议案,显示了对劳动者职业健康的深切关注。他们的建议不仅涵盖了煤矿、城市地下空间等职业健康的方方面面,也涉及了从企业信用体系、科技研发、政策支持、法律法规等方面推动职业病防治的深层次思考。我们期待他们的努力能够换来更多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